一、学科发展简史
我院的科技哲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原文史哲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室,是全国高校中成立最早的科技哲学研究机构之一,曾不定期出版《自然辩证法简讯》和《自然辩证法论文集刊》等报刊。1981年,由该室发起,成立了我国最早的省级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之一——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李庆臻曾长期担任该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目前,该会理事长由马来平教授担任。
80年代中后期,李庆臻、马来平和禄存义参加了由舒伟光教授领衔全国十几所综合大学联合编写的五卷本《科学认识论》。哲学界评价该书 “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的一页”。该书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第三届图书提名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5年,以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路甬祥先生为主编,马来平作为执行副主编,联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科学史所等单位的一批知名学者,撰写了一套“中国科技潮”丛书;同时,马来平独立撰写了其中《中国科技思想的创新》一书。该丛书共7册,分别从科技思想、科技体制、基础研究、发明创造、高技术、科技人才、科技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等各个侧面回顾总结了1949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是一套多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思想史。该丛书获山东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贝博app体育文史哲研究院成立,原文史哲研究所从事科技哲学及其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组合建立科技哲学研究所,成为新组建的文史哲研究院直接管辖的研究机构。2004年文史哲研究院科技哲学研究室与本校马列部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6年贝博app体育科技哲学博士点建立。2012年科技哲学所并入新组建贝博app体育,与中国哲学专业共同组成哲学所。
二、学术研究概况
“科技与社会研究”是本学科点的重要研究方向,2001年,马来平在为研究生开设“科技与社会”和“科学社会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撰写了《科技与社会引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权威学者誉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2003年又与常春兰和刘晓合作出版了《理解科学——多维视野中的自然科学》一书。马来平的科学社会学专著《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以默顿学派为中心》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随后获评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9年11月有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技哲学视野下的科学社会学》一书。此外,马来平在科技文化和科学社会学等方面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在学界享有较高声誉,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是本学科点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常春兰副教授出版专著《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荣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在科学合理性与相对主义方面发表一系列相关论文,在西方科学哲学领域亦逐渐引起学界关注。
最近十多年来,本学科点聚焦于科技儒学研究,科技儒学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的科技内涵(儒学所包含的与近代科学息息相通的因素)、科技与儒学的互动关系。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儒学与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关系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科学与儒学的相容性;阐发儒学的认识论范畴,光大儒学的认识论传统;探讨科学与儒学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立足现代科技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07年以来,在科技儒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1.组织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1)2010年10月底,马来平作为时任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和其他同志一道组织举行了由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出版了《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1年)。(2)2014年11月10日,马来平领衔主办了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的全国性高端学术沙龙。出版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一书(济南出版社,2015年)(3)2015年12月6日,再次领衔主办了题为“儒学促进科学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全国高端学术沙龙。出版了《儒学促进科学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目前正在筹备将于明年上半年在我院召开的《科学与儒学视域下的乾嘉考据学》高层论坛。
2.出版《探寻儒学与科学演变的历史轨迹——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一书,并在《文史哲》、《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论证了科学与儒学的相容性和协调发展、探讨了儒学人文资源的现代价值。
3.带领科技哲学专业开展了“东传科学与儒学的嬗变”系列研究,完成了《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嬗变的研究》《明清之际东传科学与儒家天道观的嬗变》《东传科学与乾嘉考据学——以戴震为中心》《东传科学与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以方以智为中心》《为科学奠基——科技哲学视野下的成中英思想研究》《东传科学与清末民初今文经学——以康有为为中心》《西方科技与康熙帝“道治合一”圣王形象的塑造》《晚明儒学与科学的互动——以徐光启实学思想的构建为中心》《西方科学与晚清维新儒学的建构——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例》等10余篇博士论文(已正式出版3篇)和近20篇相关硕士论文。
4.邀请美国圣塔克鲁兹加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胡明辉等相关学者来我院讲学,而且常春兰副教授正在翻译胡明辉教授的著作《中国进入现代性的转化:戴震对古典世界的新愿景》。
上述研究已在学界引起良好反响。《自然辩证法研究》已连续三年委托马来平组织举办科学与儒学关系的专栏;众多主流媒体报道了在我院举办的科技儒学会议,《中华读书报》在报道中甚至称其为“继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之初儒学与科学论争的第三波”。近年来,马来平应邀赴中国科学院大学、贵阳孔学堂、贝博app体育哲社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唐山师范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单位作科技儒学讲座。
三、服务地方与社会情况
2012年至今,马来平教授受聘省政府参事,提交多份参事建议,得到省长和副省长的重要批示。马来平教授接受省科技厅和省科协委托,担任省科技志主审工作。
科技哲学学科点承担着开展科普工作、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责任。马来平教授不仅在科普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一批有影响的科普论文,出版《科普理论要义》(人民出版社2016年)一书,几乎年年应邀参加两岸科普论坛和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等高层次科普会议,他每年多次对山东省基层科普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或进行科普宣传工作。多年来,他担任山东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在组织全省科普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